查看原文
其他

失传半个世纪,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发现并首演江文也的《徐悲鸿的彩墨画》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4-10-10

2022年10月22日,徐芳芳在纽约林肯中心的爱丽丝· 杜莉音乐厅世界首演江文也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第三乐章


编者按:4月24日,《徐悲鸿的彩墨画——失传半个世纪的江文也钢琴协奏曲》新书捐赠及讲座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举行。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作为此书的作者,在讲座中分享了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第三乐章背后的故事。《徐悲鸿的彩墨画》第三乐章是作曲家江文也根据徐悲鸿的国画《风雨鸡鸣》和《壮烈之回忆》创作的。作为第一位将徐悲鸿的绘画搬上钢琴和管弦乐舞台的作曲家,江文也的这首作品将徐悲鸿两幅国画中寄情托兴的涵义表现得多姿多彩。作品诞生半个多世纪后,2022年10月22日,徐芳芳在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杜莉音乐厅(Alice Tully Hall)世界首演了这部作品。本期,本报特约徐芳芳撰稿,为读者讲述重新发现该作品的心路历程。


徐芳芳在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杜莉音乐厅世界首演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第三乐章,蔡金冬指挥新亚室内乐协会乐团演奏


文 | 徐芳芳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为失去了一首钢琴协奏曲而悲伤,那是作曲家江文也(1910-1983),在我十几岁时为我写的。作品的手稿在1966年丢失了,其中第三乐章直到最近才找到。江文也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创作这部作品,激励了我为这部失传的作品赋予生命。



《徐悲鸿的彩墨画》的起源



童年时代,我就认识江文也。他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曾来我家拜访我父亲——画家徐悲鸿(1895-1953)和我母亲廖静文。江文也那时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作曲家,也是我父亲担任校长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的教师。我记得他浓密的黑发梳到脑后,还有他和蔼的笑容。江文也有时会给我父亲做按摩,使他睡得更好。父亲送给他一幅水墨画的马,以示谢意。


1950年,江文也成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1957我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录取,主修钢琴。1953年父亲去世后,江文也仍常来我家做客。他还将父亲画的马捐赠给徐悲鸿纪念馆,纪念馆是195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推荐下成立的。


我一直很敬佩江文也的音乐才华,从母亲那里听说他的管弦乐作品《台湾舞曲》在1936年柏林举行的奥运会艺术大赛中获得了特别奖。这是中国作品第一次在这个国际比赛中获奖。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三年级时,我决定在音乐学校里找江文也谈谈。当时他已到学院的函授部。我告诉他,我想向他求教,但我没有对任何人提起与江文也的接触。


一天,我在校园里走过一号楼时,江文也站在一个二层的阳台上朝下望着我说:“我给你写的钢琴协奏曲快完成了。”他边说边做出弹钢琴的手势。1964年秋季的一天,他来我家,交给我母亲廖静文三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我很高兴看到他用铅笔写的精美的音乐手稿,每个乐章的封面都有一幅不同的徐悲鸿水墨画的图像。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日长如小年》。在这幅画中,在炎热的阳光下,三只鹅在水边乘凉,它们与江南水乡的画面融为一体。在酷热的夏天,每一天都感觉像一年一样漫长,这就是画家款识中“日长如小年”的意思。江文也为每个乐章选择了不同情调和主题的徐悲鸿画作,显示出他对徐悲鸿国画中寄情托兴的涵义深刻的理解。


我母亲很想听我演奏这首协奏曲。但因为我们音乐学校的课程突然从西方古典音乐改为中国音乐,我们还经常下工厂和部队向工农兵学习,一直没有机会试奏。后来,这部江文也为我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手稿丢失了,我感到很难过。


2016年,也就是我母亲廖静文去世一年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我惊讶地发现了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第三乐章“风雨鸡鸣—壮烈的回忆”。我认出了江文也手写的钢琴和管弦乐队的精美乐谱,封面上有父亲的雄鸡图像。半个多世纪过去,手稿的颜色已变黄。乐谱边上有些破损延伸到音符之处,但大部分乐谱是可读的。


这份刚找到的音乐手稿把我带回到1964年。江文也为什么选择为徐悲鸿十几岁的女儿写这首协奏曲?也许他希望有朝一日,即使在他去世后,我也能为他演奏这首作品。对他来说,这也许是他晚年创作的这部重要作品能流传于世的惟一可能性。



寄情托兴,融汇中西


江文也


江文也和徐悲鸿都是20世纪勇于创新的艺术家。江文也出生于台湾,在日本接受教育,在那里开始了作曲家的生涯,并遇到了他的导师——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直接指点江文也之外,齐尔品还鼓励他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音乐,特别是1936年齐尔品曾带他一起到北平(今北京)、上海实地考察,给江文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1938年江文也决定移居北平,将自己对祖国的新感受表现在他当时创作的钢琴曲中。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声乐作品,但成就最突出的是管弦乐作品,包括《孔庙大晟乐章》《汨罗沉流》和《俚谣与村舞》。江文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展示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他是最早为西洋管弦乐队和钢琴创作中国音乐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管弦乐作品《台湾舞曲》于193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艺术大赛中获奖,首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管弦乐作品。


徐悲鸿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贫穷的家庭。其父是位自学成功的画家,徐悲鸿自幼随父亲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绘画。1919年,徐悲鸿成为最早去欧洲学习西画的中国留学生之一,他获得了官费奖学金,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留学的8年期间,他在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和瑞士学习素描和油画。1927年回国后,他将西画的技法融入传统的中国画,目的是发展中国画。


他以自己的作品展示了改革中国画的两条根本途径:以人的活动为主和恢复“师法造化”的传统。他的绘画创作以及他在美术教育上所做的大量工作为中国的画家及美术教育家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徐悲鸿改革了中国的美术教育系统,他率先在中国主要美术院校的课程中系统地建立起高水平的西方素描写生。他的动物画表达出深刻的涵义,将中国画中寄情托兴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从1927年至1953年他逝世之前,徐悲鸿用他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几代中国美术家。


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第三乐章“风雨鸡鸣—壮烈的回忆”是江文也根据徐悲鸿的两幅作品《风雨鸡鸣》和《壮烈之回忆》创作的。


《风雨鸡鸣》,徐悲鸿作,1937年,132 x 78厘米,国画,徐悲鸿纪念馆

《壮烈之回忆》,徐悲鸿作,1937年,131 x 77厘米,国画,徐悲鸿纪念馆


《风雨鸡鸣》作于1937年。一只雄鸡站在高高的岩石上,迎着风雨引吭高鸣,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了画家对民族奋起的期望。《壮烈之回忆》创作于1937年1月28日,以纪念1932年中国军队在上海抗击日军入侵的一·二八事变五周年。抚今追昔,画家表达了他对英勇的民族斗争的强烈情感——雄鸡昂首挺胸,是中国人民勇敢和顽强的象征;黄色的葵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衬托出画中表达的乐观情绪。


江文也和徐悲鸿以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捕捉到雄鸡瞬间的表情和动态。在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中,江文也以戏剧性的开头吸引着听众的注意力。小军鼓和弦乐快速重复的音符掀起了一场风暴,管乐器模仿雄鸡鼓舞人心的高鸣很容易识别出来,就像徐悲鸿的《风雨鸡鸣》中寄情托兴的手法一样(总谱乐队第1至第19小节)。随着前奏进来的钢琴以强有力的第一主题描绘了画中雄鸡的坚毅个性(钢琴第20至36小节)。徐悲鸿《风雨鸡鸣》中的雄鸡对迫在眉睫的日军入侵表现出高度警惕,而江文也的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则展现了雄鸡奔跑、啄食和攻击行为的生动活泼,暗示着徐悲鸿对祖国未来的乐观情绪(华彩乐段钢琴独奏第252至259小节)。


像徐悲鸿一样,江文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融汇中西因素。虽然这首协奏曲没有遵循古典协奏曲的和声及曲式结构,但其强有力的主题描绘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生动活泼的旋律表达了徐悲鸿对祖国光明未来的乐观情绪(第179至186小节木管旋律)。


这首作品是江文也惟一一首有管弦乐队协奏的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融入了中国和声及中国打击乐器,如锣和钹。钢琴独奏在其丰富多变的节奏和重音内融合了打击乐的特点。作曲家使用不同的乐器与钢琴对话、重奏,来描绘一个美妙的音景,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绘画。例如,第135至138小节定音鼓与钢琴的应答,钢琴的同音重复似乎在模仿雄鸡的叫声。接下来的143至160小节,弦乐和管乐各声部逐渐加入,并以其紧凑和鲜明的节奏点将乐曲推向高潮,暗示着《壮烈之回忆》中大面积的黄色葵花所衬托出来的乐观情绪。



促成作品首演与出版



从找到了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第三乐章的那天起,我就在考虑如何为这部失传作品赋予生命。为了纪念江文也和我的父亲徐悲鸿,我决定联系世界领先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爱丽丝·杜莉音乐厅,为刚找到的这部江文也作品举行世界首演。这似乎是一个不现实的梦想,因为我不确定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是否会接受江文也不为人知的作品,也不知道我是否能与纽约高水平的管弦乐队一起出色地表演。但我怀着强烈的热情,决心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个梦想。


2022年10月22日,我和新亚室内乐协会乐团终于在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爱丽丝·杜莉音乐厅举行了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第三乐章的世界首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场演出对我来说是一个盛大的时刻。然而,我最大的成就是实现了作曲家江文也、我母亲和我半个世纪前的梦想。我终于把江文也失传的作品和我父亲徐悲鸿的艺术带到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一所音乐厅里,给予他们两人应有的地位。


最近,《徐悲鸿的彩墨画——失传半个世纪的江文也钢琴协奏曲》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这是将徐悲鸿的画作和描绘这些画作的音乐同时出版的第一本书,其中配有我独奏的录音,总谱、双钢琴谱及精选的徐悲鸿动物画的彩色图片。



如果江文也还活着,我会对他说:“江老师,你在1964年为我写了这首钢琴协奏曲,我没有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 THE END - 

↓ 点击图片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欢迎扫码管理员微信
↓ 加入音乐周报乐迷群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4.5.15目录


“中华戏歌创演计划”戏歌作品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


视唱练耳教学呈现新变化新趋势


他是作曲界的“服务楷模” | 人物


“水团”究竟该如何定义?| 争鸣


这支乐团成为中国新生代乐团中的现象级存在


美育浸润,音乐教师如何行动 | 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声健解读文件精神

清唱!当声乐艺考没有了钢琴伴奏

Q:想订阅《音乐周报》?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乐周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